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EHSTW

【轉載】喚醒部屬「渴望進步」的心!3 步驟建立學習型團隊,技能再升級

文章日期:2021-12-07

文章來源:經理人



一場新冠肺炎疫情,顛覆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型態。在疫情底下,身為領導者,有太多事情要適應與學習。如何規畫遠距工作目標、怎麼面對原物料短缺、如何最快做好數位轉型,甚至是安撫員工情緒,穩定軍心。但現在才開始學,你有把握嗎?


幸好,管理學大師彼得.聖吉(Peter Senge)在 30 年前就提出了解方。他在《第五項修練》提倡學習型組織(learning organization)的理念,指的是團隊成員有自主學習的態度、高度應變能力、能迅速汲取錯誤帶來的教訓。


換句話說,即使受到疫情打擊,或者更大幅度的商業動盪,由於學習型組織的組成,是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願意學習面對不確定,能接受挑戰,集結、活用個人的知識與資訊,快速找出新的解決方案。


找到學習低落的原因,才能建立高彈性組織

只是,想讓每個成員都有學習意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很多企業鼓勵員工學習、開教育訓練課程,卻還是行動遲緩,無法快速應變,為什麼?《第五項修練》指出,這是因為組織深受「學習智障」限制。


首先, 人們的思考方式太局限 。比方說,你被問到「做什麼工作」,你會回答職務內容,我是一位車床工、櫃台、業務等等。加上現代組織分層明確,導致大家只做自己的事、只想自己的工作,員工很少把企業目標或生存危機等宏觀思考納入工作,人們缺乏危機感或動力學習,難以推動組織進步。


其次, 習慣把問題怪在別人身上 。例如,行銷部在檢討會上,怪罪製造部的品質不夠好,導致他們銷售不佳。團隊忙著內部鬥爭,遇到問題先怪罪他人,遑論思考如何讓自己學習改善。

第三, 缺乏整體思考 。人們習慣以單一事件為出發點,看短期的優缺點。組織中,談話內容往往充斥各類單一事件,這一季營收、預算被削減、這個月的銷售,如果沒有把格局放大,尋找多個事件的關聯性,就只能見招拆招,而不能看到長期問題。


最後是團隊管理的困境。成員常為了團隊和諧,不敢說實話,甚至打壓不同意見,即使討論出一個目標,可能是互相妥協、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,但不一定是最佳的解決辦法。當人們無法坦率說出意見,成員無法真誠接納、研究不同視角的利弊,沒有人願意提出新想法,學再多也無用。


共享所有知識,快速回應新問題

傳統組織中,設計和管理方式、員工被教育與互動的方式,已經被定型,只要妨礙組織學習的觀念或制度存在,學習的方向不對,反而可能會愈努力嘗試解決問題,長期後果愈糟。

有的組織可能會認為,我們提供很多教育訓練課程、開課、鼓勵員工學習、開讀書會,就算是學習型組織。但聖吉指出, 學習型組織是團隊能讓每個人都提出想法,交流意見 。每個人都有機會教別人,員工會把握每一個機會學習,而不是死板的制定「導師」「學生」制度。具體來說,學習型組織有 3 大特質:

  1. 系統性解決問題:面對不同問題,團隊能觀察事件的前因後果,不會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而能對症下藥。

  2. 具備實驗精神:團隊擁有積極態度,孕育出試錯、實驗的文化。創新提案也不會在還沒嘗試之前,就先被團隊或主管批評或否決。

  3. 知識共享:團隊重視每個人,而且願意建立一套資料庫,集結所有人的新舊知識。

也因此,學習型組織會很自然地,打破組織的僵化運作。在管理上,員工不全然要聽主管的指令,而是可以分享內心想法;在衝突或爭論上,團隊會蒐集所有意見、妥善協作,而不是靠權力或位階解決問題。



34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