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EHSTW

【新聞】【新冠疫苗實錄】獲首批接種資格,卻因過敏病史猶豫:「我不再是高學歷的心理醫師,只是內心軟弱的人」

新聞日期:2021-02-19

新聞來源:換日線


Photo Credit:Edgar G Biehle@Shutterstock


回想當初收到通知到完成疫苗接種的過程,不得不說,我的職業、我所在的工作單位,我會使用網路還有醫療保險,就代表擁有多項的「特權」了。很難想像一些弱勢族群該如何得到即時的資訊和適當的照護呢?

我是一名在美國馬里蘭州執業的心理醫生(Licensed Psychologist),目前任職於一所私立大學。因職業類別屬於醫療衛生提供者(Health care providers),列入馬州早期接種 COVID-19 疫苗的資格名單。


(編註:下文由筆名昀見的心理醫師口述,再由妻子芠沁以文字整理方式完成。同時,本文僅為作者個人經驗分享,若您有任何健康疑慮與問題,請洽詢專業醫療人員。)


過去疾病史讓我擔心,醫生:「應盡快接種!」


去(2020)年 12 月中旬,美國 FDA 核准疫苗,並開始在全國施打,最優先的對象是第一線醫院醫護人員;然而,同時我也耳聞聽說有些醫護人員拒絕接種的消息。到了今(2021)年 1 月初,我收到校內部分衛生健康服務人員可以上網預約接種的電子通知。


大多數的同事們都在第一時間登記,而我卻因疫苗帶來的諸多副作用而猶豫。 我本身有過敏體質,長期受蕁麻疹所擾,必須定時服用抗過敏藥物,加上去年 10 月底接種流感疫苗時,也出現過了過敏反應,再加上我的家族又有慢性病史,都使我不禁擔心接種疫苗會產生不良反應。因此,我決定先聽取家庭醫生的評估,再考慮是否接種。1 月中旬,家庭醫生建議我要再經過一位過敏氣喘專科醫師的檢查,他也表示在沒有特殊顧慮下,應該要儘速接種疫苗,增加保護力。


等待專科門診期間,同事們紛紛接種疫苗,他們對疫苗抱持積極的態度,這其實也與馬州長期支持民主黨的傾向相襯。我心裡卻想著美國現在所施打的輝瑞(Pfizer)和莫德納(Moderna)疫苗,都是在緊急授權下使用,沒有長期的數據資料證明疫苗的有效性持續多長,對人體不良反應的影響也不明確。因此,我仍抱持著「你先打,我 OK」的觀望心態。後來,我一直等到 1 月底的專科醫師門診,醫師也建議我應該要儘快接種。畢竟接種疫苗加強保護力的效益還是大過於可能的副作用,疫苗的不良反應發生比率相對仍算是低的。


圖/Microgen@Shutterstock


順暢的接種過程,超乎我的預期


我依照校內的通知,透過一家醫院的醫療入口網站預約登記。當我完成帳號註冊,填寫疫苗接種問卷和同意書後,隔天便收到電子許可通知,立即就能上網選擇接種的地點和時間,行政效率快速。而每人每次只能點選一個時段,不可重複選取,也不能指定疫苗。為了防疫安全,規定全程必須戴上口罩,提前 5 分鐘報到即可。


疫苗接種當天,我就如往常般在早餐後服用抗過敏藥物,但略有忐忑地前往指定地點報到。醫院安排接種的地點,是十分寬敞的室內空間,並規劃社交距離的動線和特定的出入口,分別設立了報到處、暫候區、接種站和觀察區,利用地面貼紙引導排隊的位置。


報到櫃台人員在核對身份,確認我了解預約時所填寫的問卷和同意書內容後,便交給我一張 COVID-19 疫苗接種記錄卡和一份輝瑞疫苗相關問答與說明。


不到 5 分鐘後,一位施打疫苗的專員前來暫候區帶我到接種站。她再次與我說明疫苗接種的風險及副作用, 並指示我必須在觀察區停留至少 15 分鐘,確認無虞後才能離開。我向專員表達我對疫苗過敏反應的顧慮,她則建議我可以留下觀察 30 分鐘。


在觀察區等待時,可自行使用手機上網,或請現場服務人員代為預約第 2 劑的接種日。30 分鐘過後,我沒有出現我先前所顧慮的過敏反應,頓時鬆了一口氣。不可否認地,因為醫院整體安排得宜,醫護人員也非常專業,線上預約接種的介面設計,簡明又容易操作,整個接種的過程出乎意料的順暢,也大大安撫了我先前的擔憂。


如輝瑞疫苗的說明資料所言,數小時後,我的身體感到些許不舒服,但都在可預期、可耐受的程度。我是在上午完成接種,下午手臂開始出現輕度痠痛、直到睡前,我多次拿冰袋冰敷緩解症狀。隔天,我的手臂痠痛已經緩解,但身體則開始出現中度倦怠,感覺很疲憊。第 3 天,倦怠感好轉,只感到有一些累。第 4 天,感覺逐漸恢復正常。


我將在 2 月底接種第 2 劑,而我的部分同事們,也表示第 2 劑的副作用反應,會比第 1 劑時更加明顯,所以接種後要適當的休息。


圖/PalSand@Shutterstock


回顧接種過程,我心中五味雜陳


回想當初收到通知到完成疫苗接種的過程,不得不說,我的職業、我所在的工作單位,我會使用網路還有醫療保險,就代表擁有多項的「特權」了。很難想像一些弱勢族群該如何得到即時的資訊和適當的照護呢?美國疫情嚴重,每天的確診與死亡人數非常高。受限於疫苗數量,各州必須排定施打資格的優先順序,許多人殷殷期盼而不得,也有不少人不願意接種。也由於各州不同的接種計畫、運輸配送、接種站設置、預約方式等問題,美國實際上的施打進程並不如預期,還是面臨分配不均的現實。我既能在這疫情大流行集體慌亂之下,「延後卻迅速」完成第 1 劑接種,心中感觸五味雜陳。


疫情發生以來,面對大環境的不確定性、全球政經局勢的動盪、疫情的快速變化,我深深意識到自己實在渺小,可掌控的遠少於自己所認知的。即使我符合馬州早期接種資格,所謂疫苗副作用或不良反應的新聞案例、個人健康狀況、家族病史、工作性質和家人健康等因素,都成了加重我心理負擔的顧慮──那刻的我,早已不是什麼頂著高學歷的心理醫生,只是一個內心軟弱的人。尤其是當時同事們陸續完成接種,自己仍堅持等待專業醫師的門診及建議,難免懷疑自己是否過於固執、膽小,甚或無病伸吟。


然而,在獲得專業醫師們的建議和經過順暢的接種流程後,我心底深處的不安,隨著那些可掌握可執行的實際行動,一點一滴地被撫平了。原來,這也是我自己的旅程,面對自己的軟弱,我只能做好自己份內的事,接受自己並非全能,無法跟別人比較。


圖/Mongkolchon Akesin@Shutterstock


要「疫苗希望」,不要「疫苗之亂」


疫苗快速問世,帶來扭轉疫情的希望。台灣有全民健保制度,如果將來在疫苗分配和施打的執行方面「超前部署」,能夠有一套比美國各州更完善的 SOP,讓符合資格又決定接種疫苗的民眾,方便預約:不會網路塞車,不會電話打爆,不必找關係找門路佔名額,也不必提早漏夜排隊,不必在狹小的空間擁擠久候,更不必四處搶找有疫苗存量的接種站,避免釀成一場「疫苗之亂」。相信這是台灣全民樂見的防疫成績,更能有效撫慰因疫情不明朗而逐漸疲乏或不安的心。


執行編輯:蔡文晴 核稿編輯:王新茜


13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