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yahoo 新聞

【轉載】2021年教育現場關鍵字:SDGs|孩子要的永續未來 現在開始打造!

文章日期:2021-12-21

文章來源:yahoo!新聞



2021年教育現場、親子生活中,愈來愈常撞見「SDGs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永續發展目標)、「永續」兩個關鍵字。


10月中,全台2千5百所小學的教務主任都收到一套 SDGs 教材,是 DFC 台灣精心研發整整一年的成果。像極繪本的3冊教材,希望幫助小學老師「無痛」帶領孩子認識 SDGs,並用設計思考4步驟產出行動方案。


在全台已經推辦九所 KIST 公辦民營學校的誠致教育基金會,2019九年的公益報告中,董事長方新舟就期許以SDGs第四項「優質教育」為努力目標,2020年暑假更舉辦 SDGs 教師工作坊,將SDGs 融入校本課程和專題。


不僅老師開始設計課程,學生也發現 SDGs 很「實用」。各種專題研究、自主學習、學習歷程檔案,甚至各種競賽提案,SDGs 都成為提供精實、接軌在地和國際內容的架構關鍵字。


各國都致力於把 SDGs 帶到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活及學習中。世界最大課堂(World Largest Lesson)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,定期推出各種 SDGs 免費創意工具和題材,並翻譯成30國語言。英國財經媒體《經濟學人》下設教育基金會,每週製作「焦點話題」教材,方便老師帶領從教室討論到深度專題,都對準 SDGs。義大利教育部更將永續當成教育模式的中心,從2020年起,各年級學生每週一小時,都必修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課程,小學用「講故事」模式,中學學技術知識,高中則深度探索 SDGs,是全球第一個將氣候變遷列入課綱的國家。


SDGs是什麼?全球對未來世界的共同目標


SDGs 是什麼?為何如此重要?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?


SDGs 是人類奔向2030年美麗新世界的必要典範和方法的轉移。2015年,面對氣候暖化、社會不平等、貧富差距、經濟過度成長等難題,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共同宣布17個「永續發展目標」,包含消除貧窮、優質教育、性別平等、永續城市與社區、氣候行動等,17個大目標下,有169個子目標,是目前世界各國邁向2030年永續的共識目標。


永續發展不只是環境保護。聯合國1987年《我們共同的未來》報告定義,永續發展是「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,又不危及下一代人的需求和發展」。永續發展是要「確保跨世代擁有相同的發展機會」,必須社會、環境、經濟3方面兼顧、齊頭並進。


「傳統上經濟部門拚經濟,社會倡議者確保教育、人權、各種形式的公平,環保團體關心環保,各做各的,但 SDGs 做一個轉譯,促使大家達到共同目標,」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解釋。

SDGs 是一個從觀念到行動的典範轉移,每一個國家的發展條件和資源都不同,不可能一聲令下就達成,是一個長程的馬拉松,2030年是一個必須達成的里程碑。

SDGs自此成為全球「我們想要的未來」、「翻轉我們的世界」共通的發展架構,促成全新思維模式和創新行動。


SDGs和誰有關?所有國家、個人都需要參與


SDGs有4大特點:


1. 所有國家都必須分擔建設永續世界的責任

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,確保資源、環境和發展前景,各國都要解決國內以及全球的貧困與不平等現象、結束各種形式的歧視、創造就業機會,並推動循環經濟下的消費和生產模式。這17個目標也適用於企業、組織、學校、個人。


2. 同時維持社會公平、環境永續、經濟發展3大面向間的平衡,沒有偏廢

17個 SDGs 中,有八個目標關心人和社會的公平與進步,5個目標攸關環境永續,4個目標聚焦經濟成長。目標和目標之間不僅相互加成,也互相影響。


3.核心價值是包容

SDGs 強調「不拋下任何人」(no one left behind),不論是貧窮、資源匱乏的國家、地區、人口,或是經濟、環境、社會中的弱勢族群,都應共享進步成果。


4. 強調每一個人都能貢獻,都可以採取行動

為控制升溫速度、使氣候穩定、地球適合居住,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必須在2050年前降至淨零。政府和企業需要採取大膽、快速且廣泛的行動。然而,過渡到低碳世界,同樣需要每一位公民參與,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的公民行動。透過做出對環境危害較小的選擇,從投資、投票到消費,每一個人都能貢獻出解決方案,帶來改變。


氣候變遷造成全球的極端氣候,讓 SDGs 更形重要。聯合國在2021年8月初公布最新氣候緊急報告,宣稱全球氣溫升高已是不可逆的事實,人類還能努力的,就是要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,控制平均升溫不要超過臨界點的攝氏1.5度。


沒有一個地區能自外於全球。2020年起至今未歇的新冠肺炎大流行,造成全球逾兩億人確診、490萬人死亡,富國、窮國無一倖免,但疫苗分布就出現不平等,SDGs 更顯迫切。


「永續發展的核心,其實是人,因為關乎人類文明的延續,永續發展的根本是人道關懷,」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、曾任環保署副署長的葉欣誠深切提醒。

儘管不是聯合國會員國,台灣已經動起來。行政院成立節能減碳辦公室,宣示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%(目前為5.4%)、2050年全台淨零碳排。新北、台北、桃園、台中市加入全球城市地方自願檢視報告,以 SDGs 檢視市政。


大企業跑得更快,企業社會責任被重新定義為兼顧環境、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 ESG(Environment、Social、Governance),最好的企業不再是「最會賺錢」,而是「對社會最好」。


台積電、台達電等早已設立永續長或ESG委員會,推動淨零行動,加入全球,宣示告別只重視股東利益的資本主義,要關注員工、消費者和社會環境等「利害關係人」。《天下雜誌》每年舉辦優良企業評比,從對「企業社會責任CSR」評分,到評選「企業公民獎」,再到2021年的「永續公民獎」,因為「永續一詞早已不專指環境,」總編輯陳一姍表示。


大學也沒缺席。台灣大學出版「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」,率先公開宣示台大校務基金將排除投資高汙染、高排碳企業。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(USR)第二期計畫,不論是在地或國際連結,都直接要求對接 SDGs。在核定的217件計畫中,以「永續城市與社區」(目標11)、「優質教育」(目標4)、「良好健康和福祉」(目標3),呈現最高相關連結。


1分鐘7個重點看懂SDGs


SDGs怎麼開始?生活小改變就能讓世界更好


SDGs 乍看好像是政府、企業要去面對,離個人很遙遠。但唐鳳分析 SDGs 的邏輯,「目標編號數字愈小,採取行動的範圍就愈小,每個人從自己的力量,或社區的力量就可以做,例如目標1~11;編號愈大的,就愈抽象,愈需要全世界一起努力,像目標16要全世界民主國家一起、目標17要透過全球網路串聯才能做到。」


不論是淨灘、禁用一次性塑膠容器、關懷遊民、關心獨居長者、地方創生……以 SDGs 檢視,就有如座標對焦,更清楚為何而做?還有哪些值得努力?唐鳳建議將自己正在做的工作,用SDGs講出來。


「SDGs像是你要跑到那裡去的一個旗杆、目標,沒有規定你怎麼到那裡去,要搭直升機也可以,這裡就有非常多創新的可能性……重點不是去收集標章,一定要貼滿17個,而是把你正在做的那一項,把它搞懂,並且分享出去就可以了。」


「很多事已經不是未來,而是當下,每個人小小的改變不只在幫自己,也幫下一代,」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說。

有時改變只是一個轉念,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,都可以讓世界更好。即便只想保有原來的生活樣式,邱花妹建議「至少可以當個支持者,先從小額捐款開始,幫助周邊在倡議永續行動的團體、社區或公益組織。」


我們希望留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世界和未來,通常會為孩子存款,但存款不一定是錢,還可以是美好的空氣、水、生活方式,或面對未來的態度、價值觀和能力。


很多人是在當了父母之後,對永續更有感,也更積極行動。16歲就去英國念書、闖蕩時尚圈、金融圈的胡德琦,成為母親之後,才驚覺空汙對孩子的傷害。她搬離生活11年的北京回到高雄,卻依然因空汙要戴上口罩,於是和先生連庭凱創辦 DOMI 綠然,賣節電產品、提供能源管理服務,更為低幼年齡孩子繪製《吃電怪獸在我家》繪本、開發各種節能相關兒童營隊。「我的使命就是帶著孩子扭轉氣候變遷,」胡德琦笑著說。


SDG11為永續城市與社區,連結盛行台灣各地的地方創生行動。圖為位宜蘭南澳的「小人1號」,創辦人陳子倢將都市的資源、人才用於偏鄉教育,免費提供南澳小孩課後安親班、假日才藝教室, 幫助孩子開闊視野

SDG11為永續城市與社區,連結盛行台灣各地的地方創生行動。圖為位宜蘭南澳的「小人1號」,創辦人陳子倢將都市的資源、人才用於偏鄉教育,免費提供南澳小孩課後安親班、假日才藝教室, 幫助孩子開闊視野(圖片提供/小人1號)


SDGs在學校:融入各科,呼應108課綱


在教育現場,也有愈來愈多老師開始認識 SDGs,並嘗試融入課程,期待顛覆過去拚考試、拚成績、拚經濟的典範,以更永續、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回應 SDGs。這正和108課綱自發、互動、共好的目標一致、方法一致。


「聯合國長期推動融入 SDGs 的教育,SDGs 是上位架構,應散在各科目領域中當指導原則,而不是當成一門額外的課,拿來連連看,就覺得學會了,」葉欣誠表示。


SDGs 必須從現象出發,經過探究,和真實世界連結,產生共感、同理心,然後發展出行動。 「絕對不能用背誦的方式來教 SDGs!」所有受訪者都異口同聲。「因為永續議題是申論題,不是是非題或選擇題,」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說。


老師要帶討論,讓學生學習顧及各個面向,不是拿來考試,要求正確答案。「氣候、SDGs 都屬於複合式問題,都是『這裡多一點、那裡就可能少一點』的拉扯狀態,重點是怎樣找到動態平衡。」常受邀帶中小學生做工作坊的蔡中岳建議,「把複雜的問題丟出來討論,讓學生想一個可行的解方,並且說得出來他的理由,以及願意為此負責,就是相對好的做法。」


距離2030年還有9年,倒數計時已經開始。在回應永續發展挑戰的路上,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,台灣是不是太慢了?「這條路上沒有快慢,每個國家狀況不一樣,只要開始啟動,一切都不嫌晚,最怕的就是我們連啟動都沒啟動。」台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何昕家說出每一個投入 SDGs 行動者的心聲和盼望。


39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